老白码农不奋斗
潘忠显 / 2023-06-01
今天没有技术分享,聊聊刚过去的 5 月份。
可能有点絮叨,但希望内容能不辜负各位读者。
希望你能不用经历一些事情,就能明白一些道理。
不拼了,身体要紧
过去一个月都没有文章分享,主要是身体出了点状况,月初做了个小手术,整个五月都在恢复当中。当时躺在手术台上,记着一定得反思总结一下,省的好了伤疤忘了痛。
福兮祸之所倚,祸兮福之所伏
4月份连续工作时间太长,活动太少。劳动节假期,本来还打算抽两天加个班,结果假期没结束,就躺在了手术台上,屁股上挨了一刀。如果能从这事中得到点教训,也就**“祸兮福之所伏”;如果不能从中得到教训,恐怕就要“祸不单行”**了。
(工作)不是为了钱,是为了活——电影《保你平安》
5月中旬,47岁的左耳朵耗子(陈皓)心梗去世,程序员多多少少都听到过这位传奇的程序员。天有不测风云,但是看各路资料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拼的一个人。大佬的工作可能有更纯粹的目标,但是对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讲,可能工作就只是为了活。可我们总是会忙着忙着就忘记了,直到有一天身体、家庭、精神状态发出告警……
乐问上5月有个提问“有哪些家庭风险是上了年纪才知道要提前规避的?” 点赞最高的也是健康和疾病,引申出需要配置保险等等。
经过这次小手术,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些风险,人到中年顶梁柱真的不能拿倒。
- 手术发生在假期,队友只能在家带俩娃,从早晨检查、到进手术室、到躺病床上等麻药劲过、再到晚上回家,只能一个人扛过来
- 身体上的疼痛和失能,会给自己精神带来巨大冲击,会经常沮丧
- 公立医院排检查时间太长,去了私立医院,人民币哗啦啦的往外躺还不能报销
- 术后恢复请假、上班无法全力投入,注定也会影响绩效
总之,那么多 0 前边的 1,不能倒。
工程师红利时代
近两年来,国内外互联网行业都在进行大规模的裁员。一方面是大环境经济形势确实不好,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之前的方方面面的红利,似乎都已经耗尽。用户能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、金钱,是否还能大幅增加更多?
但是,对国内互联网行业来说,似乎慢慢进入了工程师红利时代。两年前互联网跳槽很是火热,哪个程序员的好友列表里边都会有几个猎头;去年今年,似乎冷清了很多,被裁的再找也不易,没被裁的在岗位上战战兢兢。
一个人的命运啊,当然要靠自我奋斗,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。——江泽民
互联网行业也慢慢的变成传统行业,程序员也慢慢的变成了纺织女工。
2015年刚入职的时候,那时候各种传奇,快速升T4、升组长、升总监。当时听一个令人振奋的段子:”互联网办公室里边的装修没有天花板,是说在互联网行业干没有天花板,人人都有机会。“ 从当初的快速膨胀,到现在的降本裁员,互联网企业也没有那么多高职级、管理岗的坑。瞅瞅周围组织架构,很多基干组长是不是都是某两三年的毕业生?除了自我奋斗,当然有很大一部份是历史进程的功劳。
所以,如果这两年感觉职业发展遇到什么瓶颈,不要太闹心。
经济到底好不好
我们的记忆力,似乎有点变差?
5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各种经济数据,看上去好像很振奋人心,很多指标同比都**有两位数的增速。**所谓的同比,可是跟去年的4月份比较,使劲想想那个月发生过什么。仔细看看对各个国家的出口比例在默默发生着变化,汽车的出口确实亮眼,那么其他类别呢?
什么更值钱?
买股票跌的不行?猪肉变便宜了?好多现象似乎说明钱更值钱了。钱去哪里了?没有消费和投资,而是被存去银行或者还债了。看5月腾讯发布的1季度财报,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:一季度比去年底,定期存款增加了500亿人民币。如果你认为这些大公司相对比较聪明的话,他们都开始存钱了,你为什么还要把钱放在股市或者别的投资呢?
我们的分析能力,似乎也有提高的空间?
上半年听到过很多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顺利的消息,很多国际交易都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。
但是,很少有新闻说,为什么很多国家不使用美元结算?因为美联储升息,美元指数上升,许多国家外汇储备紧张,简单点就是家里没那么多美元,或者获得美元的成本太高了。到5月底,美元/离岸人民币已经又破7.1了。
如果能理解这个原理,我们也能做些低风险的理财。
是电动车太火,还是买车的人变少,还是巧合?
深圳市5月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,个人指标竞价指标2944个,参与竞价的有效个人为2829个,比指标还要少。有15人以最低成交价10000元拿到了车牌。这种不太常见的神奇,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?
历史太长,我太年轻,还得读书
我自己工作8年多,经历太少,没有经历的事情太多:
- 15年前的次贷危机
- 25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,下岗潮
- 更早的动荡、战争、大萧条
仅凭短短经历来理解现在的自己的处境,是很容易出现困惑,甚至导致了这两年的EMO。
尽管历史没有哪两段完全相同,但是历史还是有一些周期性的。比如“康波周期”,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,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~60年的经济周期。而很巧的是,中国也有大概相似的60年一个甲子的周期。
了解历史有周期性,不是为了抓到什么规律。而是为了让自己从长计议人生,时代低谷的时候不难受。
接下来的日子,除了多锻炼,真得多读书了。